虾壳蟹壳从来都是餐桌上的“遗弃物”,可到了台州玉环县,它们却成了宝。在玉环,从海里捕捞上来的小虾米1公斤只卖1元钱,可去肉后的虾壳售价却远不止这个数。因为以虾壳蟹壳为原料,可以加工成极富科技含量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。近年来,甲壳素衍生物科技的开发利用让玉环人尝到了“点壳成金”的甜头。 玉环是个渔业兴盛的海岛县,素有“海鲜王国”之称。和其他渔业城市一样,加工虾、蟹后剩下的成堆成堆的海鲜壳曾经让渔民们很头疼——他们不得不找专人来清理这些散发着腥臭的“垃圾”,费钱费力,还污染环境。能不能变废为宝、点石成金呢?在玉环科委的指导下,一些有心的玉环人一直在动脑筋。 林荣业就是其中之一。在县科委的支持下,他创办了玉环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,同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高校联系,用虾、蟹壳为原料,投资上马了甲壳素、壳聚糖生产线,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、保健、纺织、印染、农业植保、生物工程等行业。 从此以后,他们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,企业年产值成倍增长。林荣业回忆说,前两年他到各水产加工厂收购虾、蟹壳废料,见有人上门主动给他们清理“垃圾”,渔民们不仅不收一分钱,还请他吃饭。而现在,随着虾、蟹壳需求量增加,原本让人头疼的“垃圾”变成了宝贝,收购价格一涨再涨,终于让玉环的虾壳比虾还贵。 如今,仅玉环县里岙村,就有3家甲壳素生产厂,今年提炼的虾、蟹壳产品销售额将超过3亿元,出口量占全国的50%以上。全县90%以上的甲壳素产品销往美国、加拿大、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,玉环县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甲壳素生产基地之一。该县对甲壳素的研究应用也走在全国前列,“海产动物甲壳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”被省政府授予省星火二等奖,最新研制的特效止血绷带被称为战场上的“救命带”。目前玉环县正着手建设省级海洋高科技园区,加速海洋生物科技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发展。 |